|
|
做專做強 再創輝煌 ——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題記:素有“嶺南第一山” 之稱的羅浮山風景區腳下,有一個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羅浮山牌”水泥為惠州地區的發展添磚加瓦,托起廣廈千萬間。在國家實行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的大環境下,這個企業未雨綢繆,以發展粉磨站為契機,完成了企業的轉型升級,成為眾多廣東立窯企業自強自立、永續品牌、可持續發展的佼佼者。
“羅浮山牌”水泥始建于1975年,是惠州地區的品牌產品。進入二十一世紀,水泥行業吹起了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的號角,“羅浮山牌”水泥也遇到了發展瓶頸。在資金有限、資源短缺、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羅浮山牌”水泥的生產企業—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審時度勢,重點發展粉磨站,建立了五大生產基地,利用規模效應,發揮品牌優勢,統一生產管理,合理布局設廠,產品輻射惠州、深圳、東莞、增城、廣州珠三角東部及粵東地區,遍布全省各大型重點建設項目(如廣惠高速、粵贛高速、東深高速、惠州蓄能電站等大型工程或特大型工程),生產的“羅浮山牌水泥”被授予“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等稱號。 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在強手林立的夾縫中發展壯大,做大做強水泥業。由一個名不經傳的年產36萬噸生產能力的小型水泥生產企業,發展成今天年產1000萬噸生產能力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成為廣東省粉磨站產能最大的集團企業,并進入了廣東水泥產量和銷售量前十強。 一個初春的日子,記者在風景宜人的博羅縣園洲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見到了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的當家人----吳國強董事長,聽他講述了羅浮山水泥集團由小變大,創新發展的不平凡歷程。
一、穩中求進, 做專做大水泥主業。 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大約經過了三個階段,生產能力逐步擴大,企業成功轉型升級,集團規模也不斷壯大。 第一階段:穩步發展( 1997年-2002年)。1997年,吳國強創辦了民營企業“博羅縣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租賃經營博羅縣洲際建材有限公司(原博羅縣水泥二廠)年產16萬噸規模和年產20萬噸規模的機立窯水泥生產線。租賃初期,由于水泥行業處于低谷時期,公司運作相當艱辛,時任總經理的吳國強大膽改革,打破大鍋飯體制,健全完善企業管理制度,通過抓原材料質量和價格、抓好銷售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外,還加大對原有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的力度,自租賃經營的十年間,公司共投入6000多萬元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在公司管理團隊的努力下,經過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提高了產質量、降低了能耗、扭虧為盈,使租賃經營前只有年產36萬噸的水泥生產線發展改造成年產8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為下一步的穩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轉型升級(2003年-2008年)。這一時期,公司逐步由立窯工藝向旋窯工藝轉型,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同時,公司不斷擴張,分別成立子公司,公司規模逐步擴大。 2008年底,公司租賃的立窯生產線響應政府號召,淘汰落后的6條立窯生產線。 第三階段:高速發展(2009年-2011年)。這一階段,公司生產能力繼續擴大,聯合重組當地龍頭企業,實施戰略擴張,開拓新的產業鏈,走綠色建材道路,立足做大做強。 2009年,是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快速發展的一年。集團公司根據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精神和省、市有關部門的要求,終止了與“博羅縣洲際建材有限公司”的生產租賃合同,成立了“博羅縣園洲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投資2億多元建設年產200萬噸的旋窯水泥粉磨生產線。同年5月,惠州國強水泥有限公司第二期年產100萬噸的旋窯水泥粉磨生產線成功投產。2010年,隨著博羅縣園洲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一期年產100萬噸旋窯水泥粉磨生產線和二期年產100萬噸旋窯水泥粉磨生產線的順利投產,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已形成年產800萬噸的生產規模。 立足“做大做強”,走水泥專業化道路的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不斷擴疆。 2010年,它成功聯合重組“惠州市寶湖建材制造有限公司”并占有80%股權,投入6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達到年產200萬噸的水泥生產能力。2011年3月,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了惠州市惠陽雙新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開始投入6000多萬元進行增加大型混壓機的一系列改造,使其達到年產200萬噸水泥的生產能力。2011年,博羅縣園洲羅浮山水泥有限公司投資6000多萬元的三期年產60萬噸立磨礦渣微粉生產線投料試生產成功。至此,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下轄有5個旋窯水泥粉磨站,年產突破10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 在這三個發展階段,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把握商機,成功轉型,快速發展,憑借實力,躋身進入了廣東水泥十強企業。 二、 節能減排 , 走環保發展道路。 當今社會,企業要想做大做強,一定要走節能減排之路。對國家而言,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對企業而言,則是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手段。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領導層通過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把節能減排當作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不遺余力。 1、粉磨站大量使用工業廢渣。 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所有粉磨站采用國內先進成熟的技術,從外地購買水泥生產用的半成品(旋窯熟料),大量使用鐵合金爐渣、粉煤灰、脫硫石膏粉等工業廢渣,摻入量達到了30%以上,生產中沒有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排放。節約了資源,達到了資源綜合利用的效果,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2、興建礦渣微粉項目。 目前,社會的發展碰到資源短缺的瓶頸。礦渣微粉摻入到混凝土中,不僅可以等量取代水泥,降低工程造價,而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同時由于其利用的是煉鐵鋼廢棄物,不僅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而且可減少環境污染。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正是看到生產礦渣微粉的市場前景,既達到廢渣的綜合利用,符合國家政策,又能降低混凝土生產成本,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契機,集團于2011年4月投資興建年產60萬噸立磨礦渣微粉生產線,經過8個月的緊張建設,于 3、注重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 由于是技術人員出身,吳國強董事長等公司領導長期在企業生產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注重采用新技術,新設備,一為降低能耗,二為提高效益。 一是抓技改。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舍得花重金用于技術改造。如聯合重組惠州市寶湖建材制造有限公司和收購了惠州市惠陽雙新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權后,都投資6000萬元,進行增加大型錕壓機的一系列技術改造,以降低能耗,多摻工業廢渣,提高水泥質量。二是敢于采用新設備。在粉磨站中,通過采用先進的磨機設備和技術,提高粉磨能力,降低能耗,提高產量。三是重視使用新技術。水泥助磨劑技術是水泥企業實現節能減排、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的支撐技術之一。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很早就廣泛地使用水泥助磨劑,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水泥綜合成本。 4 、重視環保,實行清潔生產。 節能減排是當前乃至今后的一項基本國策。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企業,如何做好節能、降耗、減排、清潔生產,是當前水泥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個重要問題,企業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領導非常重視環保問題,認識到只有做好環保工作,才能確保企業的生存。 公司投資3000多萬用于環保設施建設,使水泥廠達標排放,順利通過了省、市縣環保部門的達標驗收。2011年5月,惠州羅浮山旋窯水泥有限公司順利通過省級清潔生產驗收、惠州國強水泥有限公司通過市級清潔生產驗收。不僅如此,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將環保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每個員工,從而推動公司環保治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法制化軌道,有力地保證公司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2011年8月,集團公司下屬五間廠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通過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強了企業的各項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強員工環保意識,使質量管理與環境管理同步推進,達到了“實現清潔生產,提高環境績效”的目的。 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的通過,為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提升職業化素養和專業化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 在吳國強董事長看來,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理念上的轉變,精細化管理是整個企業運行的核心工程。企業要做強,需要有效運用文化精華、技術精華、智慧精華等來指導、促進企業的發展。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眾所周知,傳統水泥行業一直以來是粗放型管理,立窯企業臟、亂、差特點更為突出。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在水泥行業中實行精細化管理,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走在了行業前列。僅看幾個舉措可見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的與眾不同。 1、對標管理。 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對下屬五間廠各項工作實行“對標管理”,對每月各廠進行對標考核,每季度組織人員對各廠進行季度對標檢查。檢查的過程中,各廠的同事相互交流,好的方面充分借鑒,不足的地方積極改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8S”管理。 為了全面提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使生產現場更優化,為員工創造安全、舒適、明亮的工作環境,消除安全隱患,節約成本和時間,提升員工真、善、美的素質修養,從而塑造一流的公司形象,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了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 清潔【SEIKE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節約【Save】和學習【Study】的“8S”管理,廠區環境和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3、加強培訓。 公司非常重視經營管理團隊的培訓工作,為了豐富企業營銷、管理手段,提升企業管理者的領導力、執行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管理團隊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業務水平,集團每年都花大量財力和時間用于員工培訓。如耗資20多萬元,與中旭企業顧問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分期分批組織公司管理人員參加了中旭集團的鷹式管理模式培訓,通過一系列培訓,全面提升了公司領導層的管理技能,強化了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企業執行力得到提高,企業文化建設得到加強,員工的素質和精神面貌都得到很大改觀,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 熱衷公益,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始終情系慈善事業,不忘回報社會,造福于民。吳董多次說過,做企業不僅企業賺錢,還要回報社會,要為社會做點貢獻,這是一個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吳董和集團每年都樂于公益事業,捐資用于興建學校、公共建設、山區建設等,僅2011年至今就捐款600.00萬元。 多年來,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一直按照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認真做好對口扶貧工作。博羅縣柏塘鎮洋景村是集團的掛點幫扶對象。自2003年以來,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已共計投入186萬元資金進行掛鉤扶貧幫扶項目建設,項目內容包括道路建設、洋景村文化廣場建設、洋景村醫療站建設,捐助洋景村金雞村小組60歲以上老人“生果金”、洋景村小學擴建、扶助貧困生讀書等,為支持貧困山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 公司自成立以來,吳國強及其公司情系桑梓,關心家鄉的發展,捐資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投資建設家鄉,從1998年到2011年捐款公益事業等共1532.21萬元。 談起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今天的點點滴滴,就像看到自家小孩長大成才,吳董頗感欣慰。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勤勞睿智、勇于拼搏的羅浮山人不會滿足于現狀,早已定下了發展大計。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今后的發展方向將是以水泥為依托,進一步擴大產業鏈,往新型建材方向發展。遠景目標是成為國內一流的建材產品供應商及水泥粉磨技術的領先者,做到產品一流、服務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 情系水泥,志存高遠。吳國強董事長正帶領他的團隊奮力前行,希望在新的征途上,惠州市羅浮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走得更加順暢。
|